近日,人民日报体育部推出奥运冠军健身示范系列视频,6位奥运冠军向健身爱好者传播了科学健身的知识。近几年,类似的体育公益活动越来越多。通过发挥知名体育人的感召力,为青少年树立成长的榜样,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体育公益为社会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健身靠恶补是行不通的。我来教你一套动作,让你平时在家就可以轻松运动,来缓解身体的不适感。”伦敦奥运会帆船冠军徐莉佳带着灿烂的笑容,在视频里介绍自己的居家健身方式。这是人民日报体育部最近推出的奥运冠军健身示范系列视频,徐莉佳、杨威、王丽萍、张红、惠若琪、李娜等6位奥运冠军针对广大健身爱好者容易陷入的健身误区,传播各类科学健身的知识。
这种润物无声的体育公益推广,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专家认为,知名运动员参与公益活动,能带给社会独特的精神力量。
发挥体育人的感召力
大概在10年前,体育人做公益在中国尚未形成大氛围。当时,在热心公益活动的榜单上,大都是姚明、杨扬、林丹等有名气的运动员,参与公益并未成为更多运动员的自主选择。近几年,中国体育界开始在公益行动上与国际接轨,更多的体育人投身公益行动,更多的公益慈善活动陆续登场。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去年正式发布了《冰雪项目国家队公益服务行动计划》,也标志着中国冰雪公益服务行动拉开帷幕。去年9月,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隋文静、韩聪和多位中国花滑队队友在训练比赛间隙,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高井路社区,与社区居民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推广全民健身,传递冬奥文化。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军李妮娜也积极投身冰雪运动知识宣传与推广的公益活动。她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中,带动更多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体育健身融入日常生活;青少年在体验冰雪,学习技能的同时,能够锻炼意志,塑造品格,为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何文义说:“公益活动必须要做好推广,让人们去关注并产生共鸣,然后一起参与到公益行动中。知名体育人有这个优势,他们的奋斗过程中包含着牺牲自我、刻苦训练、争金夺银、为国争光等内容,这也让他们具有更强的感召力。”
激励青少年更好成长
“所有从事过体育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可以被挖掘出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继而让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退役以来,杨威每年都要在公益活动上投入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他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2016年他参加了“我回老家上堂课”公益活动,回到湖北仙桃的一所乡村小学,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公益课。
面对孩子们对奥运冠军的好奇,杨威在黑板上写下了“5岁,5公里”几个字。他给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5岁开始到当地的体校练习体操,每天早上步行5公里上学,冬天在寒风暴雪中仍要坚持跑步。“坚持和热爱”成为这堂课的关键词。杨威说,如果能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好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一样能够获得成功。“对奥运冠军来说,为国争光的方式当然不止一种。在赛场之外,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眼界,也应是奥运冠军为国奋斗的努力之一。”
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在2008年发起了“冠军基金”,她意识到,运动对于孩子不单是身体上的锻炼,还会在精神上、意志品质上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上产生巨大影响。因为知名运动员参与公益活动的价值和影响力,她积极牵线搭桥,为冠军运动员实现“冠军公益梦想”,比如帮助邹市明向家乡捐助了一批包括拳击手套在内的体育器材。“当时基金会的名字并没有想好,多亏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语提醒,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更多的金牌获得者,而是培养真正的冠军,金牌和冠军是两个概念。”回忆当时的场景,杨扬记忆犹新。
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
“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体育公益的平台不可或缺。如何让公益成为习惯,也给体育人提出了一个全新考验。
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曾说:“我特别记得妈妈讲过的一句话,你一定要继续练,你的意义不在于自己拿到冠军,当你蝉联两届或者三届(奥运会)冠军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小孩子以你为榜样。你一定要传播你的正能量,那就是你做的最大的公益。”知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能够感染人,而他们在训练场、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更能够激励人。哪怕只是一句安慰、一个微笑,只要他们做了,就一定能带动体育迷乃至更多人关注公益、关心弱势群体。